再敍古法论水 山水相随说龙
耕田的山里人 整理
山龙点穴水法
十三、论龙
(一)龙
堪舆家用龙来喻指山势,因为山脉透迤起伏如龙形。
廖禹在《泄天机·寻龙人式歌》中说干:“爱从重浊凝于地.便有高低势。势来起伏是行踪,前贤呼作龙。”
蔡元定在《发微论》中说干:“夫山以静为常,是唯无动,动则成龙矣。成龙之山,必踊跃翔舞,若其偃硬强勒,则不融结者也。”图11:
图片
(二)干龙
是大龙脉的主干。又叫“正龙”,可分为大干龙和小干龙。
杨筠松在《疑龙经》说道:“大凡寻龙要寻干”。
吴景鸾在《吴公解义》中说干:“论枝干不可不辨大小,以审其力量之轻重,审辨之法,以水源为定,大干龙以大江大河夹送,小干龙以大溪大涧夹送。”
(三)支龙
堪舆家把支龙称做平地龙脉。与垄龙(山峰龙脉)并称为龙脉两大类。谓以平坦夷旷为贵,气脉所在较垄龙为浅,性属阳,不畏风,而所谓“吉贵”结作则与垄龙无异。
郭璞在《葬书》中说:“观支之法,隐隐隆隆,微妙玄通,吉在其中。
《经》曰:“地有吉气,土随而起支有止气,水随而比。势顺形动,回复始终。”
黄妙应在《博山篇》中说“支龙属阳,其气沉如,不慑风吹”
(四)垄龙
垄龙简称垄。堪舆家称山峦龙脉为垄龙。
郭璞在《葬书》中说干:“夫垄,欲峙于地上;支,欲伏于地中支、垄之上,平夷如掌。
故《经》曰:“支葬其巅,垄葬其麓。卜支如首,卜垄如足。”
黄妙应在《博山篇》中说干:“垄龙属阴,其气浮如,最慑风吹。
徐善继在《人子须知·龙法》中说干:“垄者,高山之龙也…….以磊落起伏,透迤奔走为美,软弱瘦削、丑恶峻增为凶………垄龙结穴于山麓。”
(五)止龙
堪舆家把气脉停蓄结穴之山,叫做止龙,其特征为山环水抱,凝重宽缓。
杨筠松在《青囊奥语》中说:“第一议,要识龙身行与止。”
郭璞在《葬书·外篇中说干:“支垄之止,平夷如掌。”
(六)进龙
进龙指受穴山到始发脉处,各山之间由低至高的龙脉。堪舆家认为应该循序渐进,最为吉贵。
廖禹在《泄天机·全局人式歌》中说:“龙行有美恶·.…顺逆进退切须知……进是龙身节节高”。
(七)退龙
退龙是指受穴山后体势一节比一节低的龙脉。堪舆家认为主凶象,与进龙一词相对。
廖禹在《泄天机·全局入式歌》中说:“龙行有美恶……顺逆进退切须知退是渐萧条。图12:
图片
(八)劫龙
堪舆家称分枝过多旁正不明的龙脉为劫龙,认为劫龙形凶,不可立穴。
徐善继在《人子须知·龙法》中说:“劫龙者龙身分劈多也.自离祖以来,天有正干,东牵而拽,真气分散……此格最凶,纵有形穴,必不可下。 劫龙开技多,旁正不明的山脉不可葬。
(九)来龙
堪舆家把向六山伸展的龙脉叫做来龙。
赵与时在《展的老脉宾退录》中说:“朱文公熹尝与客谈世俗风水之说,因曰冀州好一风水,云中诸山来龙也。”
缪希雍在《葬经翼·察形篇》中说:“势即来龙…势欲其来,形欲其止”。
(十)弱龙
堪舆家称体势瘦弱枝脚短缩的山脉为弱龙,认为其脉无穴融结。
廖禹在《泄天机·全局入式歌》中说干:“龙行有美恶,生死与强弱……弱是瘦嶙峋。体势瘦弱、核脚短缩的山脉。
(十一)强龙
堪舆家称气势雄健、枝脚撑拄的山脉为强龙,与弱龙一词相对。
廖禹在《泄天机·全局人式歌》中说干.”龙行有美恶,生死与强弱,强是奔走势力强。
(十二)行龙
行龙又叫过龙、过山,指气脉未停蓄结穴的山脉,与止龙相对。堪舆家认为行龙处不可立宅或葬棺。行龙的特征是山、水气势俱峻急,全无宽缓之象。
杨筠松在《青囊奥旨》中说:“第一议,要况龙身行与止。”
徐善继在《人子须知·龙法》中说干:“前人云:山去水去随送去,此是龙行犹未住,山走斜飞水不停,不是真龙作穴处。诚以龙行行龙 未止,不可寻穴,谓行龙,又谓之过龙。”
气脉未停蓄结穴的山脉。
(十三)杀龙
杀龙指山势险恶的山脉,堪舆家认为其大凶。
徐善继在《人子须知·龙法》中说:“杀龙者,龙身带杀而未经脱卸者也。自离祖以来,巉岩险壁,丑恶粗雄,露骨带石,枝脚尖利,破碎歆斜,臃肿,杀龙硬直,或全无跌断过峡,或虽经脱卸而恶形不改
此龙山势险最为凶恶,若误下之,主凶狠强梁,为嗜杀诛夷愚的山脉.惨灭之应。图13
图片
(十四)死龙
堪舆家把山势呆板、缺乏起伏变化、无生气、无结穴的龙脉称为死龙。
廖禹在《泄天机·全局入式歌》中说:“龙行有美恶生死与强弱·.…·死是无起伏。” 死龙山势呆板、缺乏起伏变化、无生气、无结穴的龙脉。
(十五)生龙
堪舆家把地势起伏、灵活多变的龙脉叫做生龙。
廖禹在《泄天机·全局人式歌》中说:“龙行有美恶,生死与强弱……生龙低昂多节目。”
(十六)顺龙
堪舆家称体势顺出、枝脚安贴,有顾祖抱穴之二情的山脉。有顾祖抱大情的龙脉为顺龙,与逆龙一词相对。
廖禹在《泄天机·全局人式歌》中说:“龙行有美恶……顺逆进退切须知……顺是开脖向前往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